欧易app

欧易交易所官网

东南亚金融危机首先在哪个国家爆发 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哪一年爆发的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首先在哪个国家爆发,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哪一年爆发的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介绍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

上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期间,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并有意识的加快产业升级,“亚洲四小龙”和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开始承接日本的产业转移。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为止,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四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纺织品、食品、汽车、集成电路、电脑配件出口国。

经济快速增长、失业率常年处于较低水平,但账户逆差成为了这四个国家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问题。尽管大量出口,但由于汇率问题,使得这几个国家常常出现“花的比赚得多”的情况,外债远超外汇储备。

1996年,泰国在一年内需偿还的短期外债高达477亿美金,而外汇储备只有372亿美金。针对这种情况,泰国政府决心整顿银行系统,并在远期市场抛售外汇,试图稳定泰铢。

然而,多年累积的问题不是短短几个月能够解决的,到1997年6月30日,泰国外汇储备锐减至28亿美金。不得已之下,泰国决定准许汇率自由浮动。然而,这一政策却成为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开端。

而为了能更快速地发展经济,这些国家逐步降低了对西方资本的戒心,主动调整政策,放宽外资企业持股比例,大力进行招商引资。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泰铢兑美元的汇率当日大跌17%;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惊心动魄的“汇率保卫战”爆发。随后,金融风暴席卷东亚,韩元持续贬值,日本大量银行金融机构破产;

1998年9月,俄罗斯卢布贬值70%,股市、汇率急速下跌,欧美国家股市、汇市也受其影响发生大幅震荡;直至1999年,这场由东南亚开始最终扩散至全球的金融危机才得以告终。

扩展资料:

触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内在因素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

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 型模式的缺陷

“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

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

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中,为什么首先从泰国开始?

1997 年2月初,国际投资机构掀起抛售泰铢风潮,引起泰铢汇率大幅度波动.于1997 年2 月开始向泰国银行借入高达150 亿美元的数月期限的远期泰铢合约, 而后于现汇市场大规模抛售, 使泰铢汇率波动的压力加大, 引起泰国金融市场动荡, 泰国央行为捍卫泰铢地位, 仅在1997 年2 月份就动用了2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才初步平息.3 月4 日,泰国中央银行要求流动资金出现问题的9 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增加资本金82. 5 亿铢(合3. 17 亿美元) ,并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坏账准备金的比率从100 %提高到115 % ~120 % ,此举令金融系统的备付金增加500 亿铢(合19. 4 亿美元) .泰国央行此举旨在加强金融体系稳定性并增强人们对金融市场信心, 然而不但未能起到应有的稳定作用, 反而使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下降,从而发生挤提,仅5 日,6 日两天,投资者就从10 家出现问题的财务公司提走近150 亿泰铢(约兑5. 77 亿美元) .与此同时,投资者大量抛售银行与财务公司的股票, 结果造成泰国股市连续下跌,汇市也出现下跌压力.在泰国央行的大力干预下,泰国股市和汇市暂时稳定下来.进入5 月份,国际投资机构对泰铢的炒卖活动更趋猛烈.5 月7 日,货币投机者通过经营离岸业务的外国银行,悄悄建立了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的头寸.从5月8 日起,以从泰国本地银行借入泰国铢,在即期和远期市场大量卖泰铢的形式,在市场突然发难,沽空泰国铢,造成泰国铢即期汇价的急剧下跌,多次突破泰国中央银行规定的汇率浮动限制,引起市场恐慌.本地银行和企业及外国银行纷纷入市,即期抛售泰铢抢购美元或叙作泰铢对美元的远期保值交易,导致泰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 泰铢一度兑美元贬至26. 94 :1 的水平.面对这次冲击,泰国中央银行加大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力度,动用约50 亿美元的外汇进行干预,并取得日本,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不同形式的支持.同时,泰国中央银行又将离岸拆借利率提高到1000 % ,令投机泰铢成本倒增,又禁止泰国银行向外借出泰铢.在一系列措施干预下,泰铢汇率回稳,泰国中央银行又暂时控制了局面.6 月中下旬,泰国前财长辞职,又引发金融界对泰铢可能贬值的揣测,引起泰铢汇率猛跌至1 美元兑28 泰铢左右.泰国股市也从年初的1200 点跌至461. 32 点,为8 年来的最低点,金融市场一片混乱.7 月2 日,泰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放弃已坚持14 年的泰铢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同时,央行还宣布将利率从10. 5 %提高到12. 5 %.泰铢当日闻声下跌17 % ,创下新低.泰国金融危机就此爆发.泰铢贬值引发的金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泰国经济发展,造成泰国物价不断上涨,利率居高不下,企业 外债增加,流动资金紧张,经营困难,股市大跌,经济衰退. 这一理论的要点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外国具有商品的购买力,因此,两种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这两国货币各自在本国的购买力之比,即购买力平价决定的。假定一组商品,在英国购买时需要1英镑,在美国需要2美元,两国的货币购买力之比为2:l,那么这两种货币的汇率就应该是1英镑 = 2美元。在满足以上条件时,如果外汇交易的汇率明显偏离购买力平价,则经汇率换算以后,一国 的相对价格水平就会与另一国 出现极大偏差,这就为商品套购提供了机会。例如,假定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是1英镑 = 1美元,偏离了上述的购买力平价,人们就会用英镑从英国购买大量的商品,并出口到美国,并把获取的美元在外汇市场上抛出,兑换成英镑。结果,英镑的汇率随之上升,而美元的汇率相应下降,直到与购买力平价相一致。让我们回顾一下1997年早些时候发生在泰国外汇市场上的事:一个交易商可能从一家银行借到6个月的100泰铢,然后该交易商将这100泰铢兑换成4美元(按1美元=26泰铢的汇率)。如果后来汇率下跌到1美元=50泰铢,6个月后交易商只需花费2美元就可以买回100泰铢,并把这些泰铢还回,留给交易商的是100%的利润。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到,6个月的时间,100%的收益,按购买力平价理论解释,只能是泰国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而如果我们把货币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的话,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计算公式,相对购买力=基期的汇率*(B国的物价指数/A国的物价指数)。从公式可以看出,由于基期的汇率不变,决定相对购买力水平高低的因素就是两国物价指数之比。相对购买力越低,两国之比越小。当然,购买力平价论受到的最致命的抨击是其完全忽略了资本项目差额对汇率的影响。资本项目差额对汇率的影响作用正在日益增强。从泰国的实例来看,资本项下的大量逆差加速了泰铢的崩溃,政府不得不大量抛售美元来稳定本国货币。

1997年横扫东南亚的金融风暴的源头是什么?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有谁知道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是怎样产生的,结果又是怎样

自1997年7月3日以来,以泰国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为导火索,一场金融风暴从泰国骤起,横扫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并波及台湾、香港、巴西、阿根廷及希腊,连美国的华尔街、英国伦敦、日本股市也相应发生暴跌。这场风暴震动全球,造成了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货币体系崩溃的巨大灾难!它的余波还将继续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产生影响,要想彻底摆脱,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提起这次东南亚的金融风潮,人们就情不自禁地大骂起一个实力强大的货币投机商——索罗斯。他此刻是千夫所指,万人愤恨!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就曾提出:索罗斯应该对这次金融风暴负全面责任!但是最为有趣的一点就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讲,他没有触犯任何法律,没有使用暴力、贿赂等肮脏的手段。他只是象炒股票一样一个一个地炒作某国的货币,直至该国政府投降认输,被迫将货币贬值。于是乎,他便轻而易举地赚取到暴利!国际金融经济学家称这位具有敏锐头脑的匈牙利裔美国人为“国际金融界的坏孩子”。 东南亚这次金融风暴的国际经济背景是什么?如何产生。如何发展?结果如何?波及的范围,特别是对中国有无影响,导致这次金融风暴的根源——东南亚国家的泡沫经济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借助于西方经济学家犀利的眼光,我们也许可以获得一个简单明了的认识。 在危机暴发前的去年6月9日,在瑞士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年度报告曾指出:“世界经济前景看好,但金融市场尚有隐患。” 该报告全面而深刻地指出。 “国际市场规模扩大,国际游资急剧增长,总数达7.2万亿美元以上,平均每天就有:万亿美元在活动。”这些游资有寻求短期套利,套息的特征,特别是流动迅速。故称之为黑驹基金(Hedge-Fund)”。黑者——不干好事,驹者——跑得快也。这些巨额的国际游资,就是金融投机的巨大温床。试看:这样的黑驹基金,全球一共有3500个。 “国际股市的活动表现异常活跃,投资热潮高涨,经济高速增长的东亚国家的股市、房地产过度活跃,大借外债来强烈刺激本国经济的增长,”这些过度求快的做法就直接地导致了东南亚经济发展的“泡沫”大量生成:——而它就是危害东南亚国家的罪魁祸手!这叫自食其果! 私人资本作用日益增强,以著名投机人索罗斯为例,其领导的“量子基金”就控制着40亿美金以上的游资。这些索罗斯之流,就象一群苍蝇一样,随时敏锐地嗅着国际金融界里的腥味,它们是“黑驹基金”之中的领头黑驹。 黄金市场疲软。 银行业改革与监管作用急需提高和增强。 由于历史原因,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起步较晚,工业化革命也比西方晚了半个世纪。确实,这些国家的经济一度以两位数字奇迹般的增长。但是,英、美等发达国家用了200年走过的工业发展之路,东南亚国家用1O—20年就能赶上并企图超过!就象一辆汽车去追击一架飞机一样,如果只是一味地加快速度,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车翻人亡!正确的作法应该是:给汽车也装上翅膀! 英国经济学家麦克威尔认为:东南亚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金融结构还很不成熟,当然地存在着很多漏洞。这些国家的上层人物只是看见了自己的经济以两位数猛增的骄人战绩,却一叶障目,没有看见前进路上的许多陷阱。快速的增长使他们导致兴奋,头脑过热,纷纷悄悄地做起了20年追上英、美的“白日梦”。制定政策,加速前进,迅速与国际接轨。把自己本来就早已有很多泡沫的经济,用“盲目加速”的空心针筒,进一步地加大泡沫,然后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将一个个特大号的泡沫放在了诸强面前,其结果是可想而知! 这些大泡沫,有“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短期外债泡沫”等等,当初真是好看之极,现在剩下的只有破裂时的巨痛和深深的自责与反省! 说到产主过程,又要提到索罗斯之流的超级货币投机者。他们是早就发现了东南亚的泡沫经济及金融体制,产业结构。国家经济调控政策的巨大漏洞与裂缝,就象苍蝇一样,早就盯上了这一只只有缝的蛋! 这里,就以始发国泰国为例,讲一讲索罗斯阻击泰国铣的过程和操作手段。英国经济学家马克斯绘制了一份简图加以说明:首先,索罗斯在国际金融界散布谣言:“泰国金融不稳!泰铢要贬值!”随即暗中向泰国银行以美金为抵押,巨额地贷出泰铢,然后在货币市场上大量抛售泰铢,买入美元,制造出一种寻求保值的假象(实际上是在残暴地打击泰国的固定的、稳定的货币汇率制度)。 索氏乃国际巨额资金的掌管人及代言人,他的一句话,非同小可,足以带动大量的中、小户纷纷效从。这样,索氏利用其仅有的40亿美金的淡仓,利用人们对泰铢的信心危机,轻易地在泰国银行抛出上百亿美金的泰铢,带动中、小户一共有上千亿美金的泰铢抛出! 在这种情况下,难怪泰国政府感叹:自己从300亿美金的外汇储备中,拿出50亿美金投放救市,结果竟象一盆水泼在了夏日滚烫的沙漠上一样无济于事。终于泰国政府宣布投降—放弃国家汇率,实行浮动汇率。泰铢则应声贬值:从7月1日的1美元兑25.9泰铢,狂降至11月1日的1美元兑40.6泰铢,几乎快贬至一倍!于是索氏自己一个人净赚40亿美金!天文数字,金融风暴发生是迅速的,就象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倒了引起一连串的反应。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日本、香港及台湾等地纷纷出现大量外资外逃,大量内资逃出股市,寻求保值。于是乎股市汇率大跌。造成大量失业。如日本的最大的证券公司——山一证券倒闭后,即刻造成了7500名员工失业。股票跌至历史的最低点。以菲律宾为例,8月28日一日创下了10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辐:9.28%,差一点击破2000点大关。就连美国的华尔街,英国伦敦,日经指数也暴跌! 总之,其波及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持续的时间之长,是空前的。这一点在以后的几年里,人们会逐渐感受到! 其结果,损失惨重的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货币体系崩溃,必须依靠国家紧急贷款;韩国政府忍辱负重,被迫接受国际货币基金会(AMi)苛刻的条件,丧失了相当的国家自主权,以此为代价向AMI贷款570亿美元;泰国同样也需要几百亿美元的贷款;其它东南亚受害国也与此类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即使给他们这样巨额数目的贷款,仍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比如:韩国1998年到期外债总额为900亿美元,570亿美元的贷款是远远不够的! 同样,要想在短时期里解除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谈何容易?人们不能挥洒自如地把它“扫地出门”,就像当初谁也阻挡不住它的不速而至一样。一句话,东南亚金融危机就那么厉害——“找上你没商量!”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东南亚金融危机首先在哪个国家爆发和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哪一年爆发的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szsuncargo.com Some Rights Reserved.